top of page

幻之光的空间感

文:谢苠曜【草稿特约编辑】


《幻之光》剧照
《幻之光》剧照

“我只是…只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走到铁轨上…一旦我想起,总是会按捺不住自己,不停的思考…为什么…你 说到底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可能大海在召唤他吧。老爸以前经常出海,他说当他一个人在外孤独的时候 ,就经常会看到一束美丽的光,在远方闪烁著,像是在召唤他…我想也许这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幻之光》


以上是《幻之光》电影里结尾时一段很重要的台词。《幻之光》是一部由日本小说改编的电影,由是枝裕和导演于1995年的处女之作,叙述由美子如何以生活的切入点慢慢的从前夫莫名自杀的无解之谜中释怀的一个故事。


电影所采用的镜头与取景很多时候都会在房间 ,客厅,街道,小巷,隧道等以中轴对称,单点透视,单光源的幽暗色调,人物背光等技巧来呈现人与空间的明暗对比,来叙述角色的内心变化,和营造出场景画面的氛围。而由美子每次都身穿黑色连身裙,扎着马尾,将自己与幽暗空间融为一体,来阐释角色将自己困在过往记忆的深渊中。同时,画面中总会有那么一扇门窗,一个隧道口,街巷口,把温和朦胧的自然光引进画面,与幽暗的室内外空间和人物形成对比,通过观众的视角来阐释被类似虚弥的幻光所迷惑的概念和意境,像黑洞的魔力般将你的灵魂吸住。


岳阳楼的隧道光影
岳阳楼的隧道光影
隧道的幻之光

幽暗的隧道伸手不见五指,使你无法透过视觉推测出此空间的深度。在你迈出脚步以前,潜意识会告诉 自己幽暗空间的不对劲,或许是过去有过类似的体验,感觉若再加上一点水滴声或风声,应该会立刻调头就跑吧。如果在幽暗隧道的另一端口加上一束光,作为你的引领视线,你将无虑的穿过隧道,像飞蛾扑光的概念。


《幻之光》的每一个画面都会让我想起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我们并非在物体本身找到美,而是在光明和黑暗交错中所产生的影子图案…没有影子,就不会有美。” 影子虽不是电影中名义上的主角,但却大量的呈现在画面中,甚至远超于光,只为凸显光这个主角的美。素描也是如此,少了影子,就感受不到画的轮廓。


而我认为隧道便是光与暗最完美的交错地。湖南的岳阳楼中就有那么一条尽头帆著金色幻光的幽暗隧道,交错出的影子凸显了隧道的网格线与石砖墙的历史纹路和质感,有点像《千与千寻》中的画面。一旦穿过隧道,前方便是观赏河湖日落 的观景阶梯,后来回想起才发现,整条隧道似藏在岳阳楼中的单筒望远镜,让你发现空间另一端的美。


房间里打开窗口透进来的微光
房间里打开窗口透进来的微光
房间的幻之光

“如果光纤稀缺,那就让他稀缺吧;我们将沉浸于黑暗之中,在那里发现她独特的美。”——《阴翳礼赞》


我特别喜欢呆在这种明暗对比的房间。没有任何多馀的光,只有一扇透著自然光的窗口,享受随著时间变化的光影色调,这对我来说是最舒服的空间。在这空间,能让我暂时隔绝周遭的一切,沉浸在我的遐想和属于我个人宁静的世界中。


在尤哈尼•帕拉斯玛的《肌肤之目》中提到,“视觉将我们与世界分开,而其他感官将我们与世界聚在一起”,所以为了更专注的思考,我们必须抑制住视觉的锐度,让思绪能随著一种心不在焉和不集中的凝视而流动。加上本身患有湿疹,这样的一个空间能使我放下皮肤带来的视觉焦虑,把发作时的红疤块与伤口隐藏在幽暗中,让我看似与一般人没什么差别。此外还能放大视觉以外的感官,听著风扇旋转时发出的声音,感受着风和棉被的抚摸,闻著幽暗的气味,我能更好的放松紧绷的心情,放空脑袋一切杂乱的思绪,带我如梦。幻光与幽暗空间的结合,是完美的慰籍。


梦的舞台中的階梯
梦的舞台中的階梯
清水模的幻之光

本科毕业以后,有机会到日本亲自参观安藤忠雄建筑师的清水模建造的混凝土建筑。那时是冬季,是孤独感最强烈的季节,听着地铁站里陆续的铃声与广播,挤在人群穿梭不断的黑色残影中,心情澎湃的我同时也感到一丝寂寞。


他们说安藤忠雄的作品总是带出一种忧郁冰冷孤寂的氛围,但到现场看过,摸过后才发现,其实不以为然。在安藤忠雄建筑师多个作品当中,最令我震撼是在淡路岛上名为梦的舞台的项目。这像是集合安藤所有特点的综合体,都聚集在这岛上。


感受迎面而来的海风,听著海鸥的叫声和享受着打在清水模与石墙上的苍蓝的光影。开放空间中的走廊和阶梯,以光和影,明暗对比的形式引领着你探究下一个空间。梦的舞台中,有一个海的教堂,十字架光影从天空照射到布幕上,光影非常迷人。由安藤忠雄设计的大阪光的教堂在2024年初已经宣布无限期关闭,我们现在只能从海的教堂感受那耀眼的十字光芒。


幻之光不只是为了视觉效果而诞生,也是为了满足身体其他感官,营造一个人与建筑物,时间与空间多重共鸣的体验。


在梦的舞台中海的教堂
在梦的舞台中海的教堂

*本文首发星洲日报官网,点击此处跳转页面



作者 | 谢苠曜

草稿特约编辑


声明: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草稿立场。此文章为作者原创作品,内容版权为草稿和作者所有,未经草稿授权,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否则即为侵权。想获取更多有关空间美学,文学叙事和建筑资讯,欢迎追踪我们 Facebook

Comments


草稿-高清图_edited_edited.png
  • Facebook
  • Instagram
  • dischord icon
  • clubhouse icon
  • YouTube
  • Spotify

《草稿》 马来西亚中文建筑教育媒体, 秉持独立客观的精神, 做这个三维世界的传声筒 杂志刊物 “草稿” 中, 会员积极 “招募”中。 欢迎投稿及广告赞助, 可以私信或Email我们。

​谢谢您的订阅!

来,​给草稿留个悄悄话!

谢谢您的留言!

Copyright © Draf. all rights reserved.

- Malaysia First Chinese Architecture Media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