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脱离整体秩序的日本建筑发展

Updated: Jun 18

文:谭诗颖【草稿策划编辑, SUOJ 设计事务所主理人】

T-House New Balance Store翻新后的122年历史仓库
T-House New Balance Store翻新后的122年历史仓库

建筑是一种形态美与环境及途径之间的联想,它是透过身体感官知意义的艺术。当开始体验一座建筑物时,可以试着拆解身边常见的物品。设法了解它在社会中有什么功能还有它是如何与它和环境之间所发生的联系。第二阶段是试图去了解东西是怎么构成的。当把视线往上移时,很多时候建筑师所作的许多努力都超出了视野。分析建筑可以涉及多个方面,从结构、功能和形式到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这可能包括审视建筑的设计原则、材料选择、空间利用方式,以及它在城市或自然环境中的定位和影响。最后将所分析探讨建筑师设计本质以及它经济的影响。


游走日本时,你可发现只有在脱离整体秩序时的日本的建筑物体才会体现隐藏的特征及个别独道一面。正如Krstic的研究所显示的那样,“在城市中众多且建筑密集的商业区的城市结构每年的变化程度大约为30%,包括从外立面重建到新建结构的各种变异模式……;它们的外观大约每30至50年变更一次,在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现有建筑物的拆除和新建。" 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泡沫经济”加速了这一切。日本文化围绕着无常的概念,不断演变。


建筑内的木结构
建筑内的木结构

日本城市规划的新发展引发了非常广泛的各种解读和回应。日本建筑师重新发现了城市的混乱活力、变迁和潜藏但存留的东方传统。换句话说,这些建筑师,尽管方法各异,但分享一个基本立场:那就是异质、多变和混乱的城市条件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不同的秩序,或某种创造能量甚至变成灵感的源泉。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见证了日本建筑和城市规划在营造根本性转变,这也逐渐鼓励人们欣赏艺术性和探索现象。


在脱离整体秩序的同时为建筑学价值观提供了经过繁琐又复杂的考量的程序,从建造、使用、功能、感觉等方面参考的标准,最后只为达成一种直感又理智的平衡中提供了保障。这和日本城市发展和社会重构下,也被视为一种重新解构世界的艺术创作。我们可以从建筑的形态的观察,展现出日本建筑空间与环境的对抗与妥协。在从空间中抽出物件的基础上,在熟悉的空间中抽离搭建出一个陌生的环境,从而揭示出隐含在这些物件背后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Schemata Architects 有意识在这企划中强调 “日本式”,并备参考了木匠在传统的建筑常用的榫卯结构得到了灵感,拼贴新与旧的结构作为产品层架,这也进一步表达历史与文化的尊重
Schemata Architects 有意识在这企划中强调 “日本式”,并备参考了木匠在传统的建筑常用的榫卯结构得到了灵感,拼贴新与旧的结构作为产品层架,这也进一步表达历史与文化的尊重
拼贴式的交汇而形成的城市面貌

1853年日本对西方开放时,这国度基本上是一个封建社会;随后迅速启动了现代化计划。日本城市要按照西方的模式重新塑造——如巴黎、伦敦、芝加哥、纽约等。这导致了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活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建筑并未被视为需要遵循或保留的先例,大部分时间被忽视,直到有趣的是,西方的建筑师和历史学家引起了日本人对自己历史建筑价值的关注。


历史学家和理论家长谷川如是说,他认为日本传统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保存过去的文化特性,而在于塑造当代文化;不是保留事物的原样,而是某些内在特质如何在当代文化中继续存在。” 正是因为不同层面的历史痕迹的留存,让人类生存在一个多元、复杂又充满惊喜的“现代”。坐落东京中央区的 T-House New Balance Store 在街上就仿佛像一座特立独行的“白盒” ,跟身旁的建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敞开122 年的仓库门当儿,外貌看是现代建筑,内部竟是日本川越一座 122 年历史的传统日式备移筑的古老“仓库”,其构件是从日本的老城川越运输到东京现场重新组装。Schemata Architects 有意识在这企划中强调 “日本式”,并备参考了木匠在传统的建筑常用的榫卯结构得到了灵感,拼贴新与旧的结构作为产品层架,这也进一步表达历史与文化的尊重,真诚不做作。渐渐地也观察到街区因为建筑的进入而改变。


IKOTE “冰屋”的木结构
IKOTE “冰屋”的木结构

另一个值得参考的项目是十日町产业文化登信馆 (IKOTE)。十日町是位于新泻县南部的一个农村市镇,散布着峡谷和稻田, 这里曾经是被人遗弃的地方。三年一届盛办的 Echigo-Tsumari Art Triennial 不单是一项艺术节,更是一项乡村再造的工程。艺术节近年来新增了许多民宿、餐厅为当地的经济带来了活力、振兴农村社区。IKOTE 在十日町乡镇里显然是一座非常醒目的作品。木制的拱形形态像极北极冰屋。它的构造在冬季让雪覆盖过三米。手塚贵晴及手塚由比 (Tezuka Architects)曾经说过建筑应该支持社会并超越时代,这种独特的设计方法基于将建筑理念与振兴地区与应对严寒气候的部分相结合,创造了与地方环境和谐统一的整体以满足用户最深层需求。


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城市设计原则的影响。日本一直是从其各个部分,逐步成为一个集合体,一个无尽多样的拼贴。这样的城市因人类活动快速且不断的变化。日本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传承着“仪式性”建筑和重建的传统,构成了一种制造和重塑的文化,而不是制造和固守的文化;因此保存下来更多的是行动的方式,行动的仪式。


从IKOTE室内观看十日町市镇淳朴的样貌
从IKOTE室内观看十日町市镇淳朴的样貌

Bharne, Vinayak (2007). “Japan-Ness in Architecture - Edited by Arata Isozaki.”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Bird, L. (2002). Before and Beyond the Modern: Japanese Society, Culture, and Design. Conference Proceedings, "Why Does Modernism Refuse to Die?".


Vladimir Krstic (1985). “A Life Act and Urban Scenography: Supraphysical Concept of Urban Form in the Core of the Japanese City” ,Master Thesis at Kyoto University


《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陆地着


*本文首发星洲日报官网,点击此处跳转页面



作者 | 谭诗颖

草稿策划编辑, SUOJ 设计事务所主理人


声明: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草稿立场。此文章为作者原创作品,内容版权为草稿和作者所有,未经草稿授权,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否则即为侵权。想获取更多有关空间美学,文学叙事和建筑资讯,欢迎追踪我们 Facebook 专页

コメント


草稿-高清图_edited_edited.png
  • Facebook
  • Instagram
  • dischord icon
  • clubhouse icon
  • YouTube
  • Spotify

《草稿》 马来西亚中文建筑教育媒体, 秉持独立客观的精神, 做这个三维世界的传声筒 杂志刊物 “草稿” 中, 会员积极 “招募”中。 欢迎投稿及广告赞助, 可以私信或Email我们。

​谢谢您的订阅!

来,​给草稿留个悄悄话!

谢谢您的留言!

Copyright © Draf. all rights reserved.

- Malaysia First Chinese Architecture Media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