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老街改造: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

文:蔡昔恩【草稿特约编辑】

小孩与老人在老街上对话
小孩与老人在老街上对话

历史悠久的老街曾经体现地方的经济繁荣和当地社区人们生活的核心。老街的建筑风貌和结构,历经时代的风霜后,筑起的各种痕迹,仿佛都在述说着各个年代的故事与文化。随着城市发展,保护历史文化成为焦点。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了比起没有历史文化背景的新项目发展,拥有独特历史文化的遗产区所能创造的收益也不容小觑。老街改造的宗旨是在保护历史遗产的同时,适应现代需求,展开一系列的跨越时间与空间对话,最后让老中青三代与带着满满集体回忆的老街达可以一起和谐共存。


马六甲鸡场街(Jonker Street) 

这是一条承载着丰富历史古迹,凝聚了来自不同文化魅力的老街 。它是17世纪荷兰和葡萄牙殖民统治下的繁华的交易商业区,接纳并承载着来自各地的文化:荷兰,葡萄牙,来自南方华人以及娘惹文化,百花齐放, 但却毫无违和地体现了自然和谐的景观。

不同历史时期的店屋风格都会随着时代演变,但却不难发现马六甲店屋(Shop house)拥有的共同特征包括:整体布局为两层楼,楼下为商业用途,楼上为居住, 中间的天井把阳光洒进屋内; 楼下商店前的五脚基步行道(Kaki Lima)促进了社区感和互动; 店屋立面(Facade)经常装饰有华丽的雕刻、图案,牌匾和装饰元素; 主要建材墙体为砖石灰抹,屋顶结构为木质支撑的瓦片斜屋顶。

马六甲店屋剖面图显示布局分区,天井通风设计以及五脚基步行道(图片来源: 取自网络)
马六甲店屋剖面图显示布局分区,天井通风设计以及五脚基步行道(图片来源: 取自网络)

如今的鸡场街(Jonker Street) 依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马六甲店屋,古老寺庙和传统美食,同时融入了现代化的商业店面和文化场所。艺术家工作室、古董店、手工艺品店、咖啡馆和特色民宿丰富了街区的多样性。为了保护历史悠久的街景质量(Streetscape quality),马六甲历史城市市政局(Melaka Historical City Municipal Council)制定了历史建筑的专门指南,详细规定了历史建筑的维护、恢复、重建和改建的设计要求,以确保整体老街的的总体特色及建筑质量得以保持。

居民_店家参与绿化后巷搭配上市政局美化的橘色印花混凝土地板 立即提升了后巷的安全感和舒适度(摄影: 蔡昔恩)
居民_店家参与绿化后巷搭配上市政局美化的橘色印花混凝土地板 立即提升了后巷的安全感和舒适度(摄影: 蔡昔恩)

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组织(Organization of World Heritage Cities)在2021年的《马六甲历史城区历史城市环境的改善与保护》里组织认可了马六甲的保护项目,特别是在河水区连接加上水上游轮促进区域之间的行人流动,提升了后巷的安全感和舒适度,绿化以及提升行人设施,以及倡议场地创生项目(Place Making) 如当地周末夜市以及艺术家参与其中并更好地利用的公共开放空间,营造归属感( Sense of Ownership)。

鸡场街周五至周日的夜市,行人为优先车辆不能通,到访的游客水泄不通。仿佛把整个社区带回到当年那个繁华的年代。(摄影: 蔡昔恩)
鸡场街周五至周日的夜市,行人为优先车辆不能通,到访的游客水泄不通。仿佛把整个社区带回到当年那个繁华的年代。(摄影: 蔡昔恩)
如今的马六甲河水清澈,水上渡轮沿着河水前往各个历史桥梁, 绿荫成荫的河边步行道,漫步其中也十分惬意(摄影: 蔡昔恩)
如今的马六甲河水清澈,水上渡轮沿着河水前往各个历史桥梁, 绿荫成荫的河边步行道,漫步其中也十分惬意(摄影: 蔡昔恩)
台北大稻埕迪化街

建于清咸丰年间,是19世纪末台北南北货、茶叶、中药材和布匹的重要集散中心。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是台北城市的瑰宝,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建筑的保护政策包括法规登记、详细准则、文化遗产机构、资金支持、社区参与、建筑更新、考古研究和国际合作。这些举措维护历史建筑完整性,鼓励社区参与,并确保文化遗产传承。在这些政策的实行下,注入现代元素后,传统建筑精致的仿巴洛克风雕花立柱、曲线窗棂和精致的装饰元素也依然不逊色的散发着典雅的美丽。

迪化街的建筑风格从最古老的清代街屋(154号),巴洛克风格(146,148,152号),艺术装饰风格(142,144号,现代主义去掉装饰(140号),到日本引进的装修工法红砖加上洗石子(138号)
迪化街的建筑风格从最古老的清代街屋(154号),巴洛克风格(146,148,152号),艺术装饰风格(142,144号,现代主义去掉装饰(140号),到日本引进的装修工法红砖加上洗石子(138号)

街道两旁的建筑充满人文氛围,有提升后依然保留的传统永乐市场、药材店、霞海城隍廟和郭怡美书店,展现了迪化街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商业活动繁荣兴盛,迪化街以台式美食和文艺商品而闻名。美味的小吃和独特的手工艺品吸引着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品味和购物。迪化街也很注重社区参与,定期举办市集活动,汇聚了各类小摊贩和艺术家,为社区注入了活力。迪化街如同一个时光隧道,将古老的历史与现代的繁华相结合,成为台北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不仅是商业繁荣的地方,更是充满人情味和活力的社区。


日治时代的大稻埕市场,曾是台湾最大市场和最大进口布料批发地。经拆除重建后改成“永乐市场综合大楼”-四层楼内保留传统的生鲜市场小食,布业批发,时尚实验市基地(摄影
日治时代的大稻埕市场,曾是台湾最大市场和最大进口布料批发地。经拆除重建后改成“永乐市场综合大楼”-四层楼内保留传统的生鲜市场小食,布业批发,时尚实验市基地(摄影
郭怡美书店依然保留传统建筑精致的西洋古典风。主要特质是顶端的山头和女儿墙,许多横饰带,白色古典装饰与红砖搭配,形成红白相间的华丽风格(摄影: 蔡昔恩)
郭怡美书店依然保留传统建筑精致的西洋古典风。主要特质是顶端的山头和女儿墙,许多横饰带,白色古典装饰与红砖搭配,形成红白相间的华丽风格(摄影: 蔡昔恩)
让历史文化的精神融入现今的社群生活
 “ 物质(Tangible)和非物质遗产(Intangible Heritage)是社会凝聚力的源泉,是多样性的要素,是创造性、创新性和城市更新的推动力 —— 我们必须更努力地驾驭这股力量。”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于世界城市论坛(2012年,那不勒斯)

一个成功的老街改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政府与非政府监管体系,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商业和公共空间平衡,交通规划和社区参与等各方面的综合。推动老街改造不仅有助于维护城市的历史文化,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更可以促成社区的凝聚力。在规划新的开发地点时,考虑与之前的旧城老街相辅相成,会形成一个多元有趣独一无二的生活地带。老街改造需要设计让过去的历史回声与未来的活力共振相互交织,让无声的空间对话在城市将地方独有的特色延续下去。


*本文首发星洲日报官网,点击此处跳转页面



作者 | 蔡昔恩

草稿特约编辑


声明: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草稿立场。此文章为作者原创作品,内容版权为草稿和作者所有,未经草稿授权,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否则即为侵权。想获取更多有关空间美学,文学叙事和建筑资讯,欢迎追踪我们 Facebook 专页 

Comments


草稿-高清图_edited_edited.png
  • Facebook
  • Instagram
  • dischord icon
  • clubhouse icon
  • YouTube
  • Spotify

《草稿》 马来西亚中文建筑教育媒体, 秉持独立客观的精神, 做这个三维世界的传声筒 杂志刊物 “草稿” 中, 会员积极 “招募”中。 欢迎投稿及广告赞助, 可以私信或Email我们。

​谢谢您的订阅!

来,​给草稿留个悄悄话!

谢谢您的留言!

Copyright © Draf. all rights reserved.

- Malaysia First Chinese Architecture Media -

bottom of page